文章摘要:如今我們依然會提起那些遙遠的名詞,比如蒙太奇。蒙太奇是什么?為何電影行業離不開它?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咖啡館里放映了世界先上映的電影《火車進站》,電影由此誕生。十年之后,中國的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豐泰照相館問世。時光悠然地走過了一百多年,如今我們依然會提起那些遙遠的名詞,比如蒙太奇。
(圖片轉自網絡,侵刪)
一、什么是蒙太奇?
蒙太奇早期是建筑學術語,以為“組裝”、“組建”,后來引申到電影藝術中,意味不同含義的鏡頭通過特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義。1923年,愛森斯坦將蒙太奇引申到戲劇中,后來又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開創了電影蒙太奇理論。蘇聯蒙太奇理論的代表人物艾森斯坦、普多夫金對于蒙太奇有不同的解釋。
對于蒙太奇理解比較早也比較權威的是庫里肖夫效應。庫里肖夫效應是將幾張不同照片通過特定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含義。一張沒有表情的臉與棺材接在一起,意味悲傷;還是那張沒有表情的臉,與嬰兒的照片接在一起,又意味著新生命誕生的喜悅。庫里肖夫由這個實驗看到了蒙太奇理論形成的可能性,他據此得出結論:單個鏡頭只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創作才能形成電影藝術。
知名的“庫里肖夫效應”是愛森斯坦蒙太奇理論的有力證據。普多夫金曾對這個試驗作了如下描述:
“我們從某一部影片中選了蘇聯演員莫茲尤辛的幾個特寫鏡頭,我們選的都是靜止的沒有任何表情的特寫。我們把這些完全相同的特寫與其它影片的小片斷連接成三個組合。
莫茲尤辛的特寫后面緊接著一張桌上擺了一盤湯的鏡頭。
第二個組合是莫茲尤辛的鏡頭與一個棺材里面躺著一個女尸的鏡頭緊緊相連。
第三個組合是這個特寫后面緊接著一個小女孩在玩著一個滑稽的玩具狗熊。
二、蒙太奇有什么功能?
它形成了獨特的影視時空。通過蒙太奇,電影藝術在創作上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創作者可以對鏡頭進行自由地剪輯,影片的故事內容和表達元素得到了豐富。
通過鏡頭、段落、場面的組接,能夠使情節更凝煉。
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吸引觀眾興趣……
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從業者們也在不斷擴充蒙太奇的內涵,挖掘蒙太奇的意義。不同的教科書對于蒙太奇也有不同的發散式理解,以下這幾部影片對于了解蒙太奇太有裨益:
《黨同伐異》、《公民凱恩》、《巴頓將軍》、《紅色娘子軍》…
三、蒙太奇的分類
蒙太奇大體上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敘事蒙太奇和理論蒙太奇,其中又可以細分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對比蒙太奇等等。
可以說,沒有蒙太奇就沒有電影藝術。正是因為蒙太奇的存在,使得電影世界五彩繽紛。